2020-11-05 浏览量 841
交流伺服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故障,这些故障通常可以从机械、电气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交流伺服电机故障原因:
轴承磨损:
轴承磨损后间隙过大会导致电机转子中心和丝杠中心存在同轴度误差,使机械系统产生抖动。
轴承滚动体和保持架磨损严重会增加摩擦力,导致“堵转”,进而增加伺服系统的响应时间并产生振动。
电机转子不平衡:
电机转子的动平衡制造时有缺陷或使用后变差,会产生形如“振动电机”一样的振动源。
转轴弯曲:
转轴弯曲类似于转子不平衡,除了会产生振动源外,还会产生电机转子中心和丝杠中心的同轴度误差,导致机械传动系统抖动。
联轴器问题:
联轴器制造缺陷或使用后磨损会造成联轴器两部分的同轴度误差,特别是铸造的刚性联轴器,由于制造精度差,更容易产生振动。
导轨和丝杠问题:
导轨的平行度差会导致伺服系统无法准确到达或停留在指定位置,使电机连续振动。
丝杠与导轨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以及丝杠弯曲也会使电机由于负载不均匀产生振动。
伺服驱动器参数设置不当:
速度比例增益、速度积分常数、位置比例增益、加速度反馈增益等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系统增益过高或过低,进而引发振动。
编码器故障:
编码器是伺服电机实现闭环控制的关键部件,如果编码器损坏或失灵,会导致伺服电机失去精度和定位控制。
电源问题:
伺服电机电源电压不稳定或电源故障会导致伺服系统不正常工作。
信号线故障:
伺服电机控制器与编码器之间的信号线路异常或连接不良,也会影响伺服电机的运行。
温度过高:
长时间高负荷运转或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伺服电机温度过高,进而影响电机性能,严重时还会损坏伺服电机。
环境恶劣:
伺服电机安装在潮湿、尘土飞扬或腐蚀性气体环境中,可能导致电机内部元件受损或性能下降。
起动设备问题:
起动设备不良或损坏可能导致伺服电机无法正常启动或运行。
电机接地、接零不良:
电机接地、接零不良可能导致电气故障或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交流伺服电机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机械、电气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故障现象和现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便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